<rp id="dyvd6"><object id="dyvd6"><input id="dyvd6"></input></object></rp><tbody id="dyvd6"><pre id="dyvd6"></pre></tbody>
      <s id="dyvd6"></s>
      1. <th id="dyvd6"></th>
        我的賬戶
        親愛的游客

        歡迎您的光臨

        已有賬號,請

        如尚未注冊?

        第三方賬號快捷登陸

        • 客服
          點擊聯系客服

          在線時間:8:00-16:00

          客服電話

          020-82515729

          電子郵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載APP

          隨時隨地掌握行業動態

        • 微信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于慎行軼事貳則

        3
        回復
        176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6-3-26 21:59: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于慎行從小志氣大
              于慎行小時候和孟一脈、喬學詩、張發事都是要好的同學。四人中,有三個后來都做了高官,惟有張發事一點官星沒有,在家賣了一輩子豆腐。提起他們小時候讀書,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
               據說有一年春天,他們四人一塊到停山頭北面的那個山洞里去玩。玩累了,就一塊坐下來啦閑呱。說到今天讀書苦用功,長大了干什么呢?于慎行先說:“我要做閣老爺,叫皇帝都得叫我老師!泵弦幻}說:“大的我不敢吹,但一定做個督堂,保衛京城!眴虒W詩說:“我立志做個布政,管好一方的人民百姓!薄澳隳!”三人一起問同學張發事!昂!我可沒那么大本事,把書念好,回去賣豆腐能記個賬就不錯了!
               正好這時候呂洞賓正駕云路過上空。聽見有人說話,留神細聽,全都聽進去了。聽到最后,說:“前三個,算是從小有大志。這個只圖賣豆腐會記賬的真沒有出息,你們說的話可是都要算數的嘍!”
               后來真的都應驗了。于慎行官做到了資政大夫、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號稱三代皇王師;孟一脈官做到京都的督堂;喬學詩官至兩廣的布政司使。據說,至今在那個山洞門楣上,還刻著不知什么人寫的“自封自貴”四個大字。
        于慎行為夫人詩開得勝
              于慎行自幼天資聰明,刻苦好學,才華出眾。他二十四歲中進士在朝坐官多年,家眷卻一直住在山東鄉下老家,從沒有到過京城。
               有一年,桃李盛開的時候,閣老夫人請人修書一封,發給閣老,要求到北京住些日子。于閣老想:她是個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也該外出走走,見見世面,開開眼界,也好夫妻團聚一番。于是回信答應來京玩幾天。
               閣老夫人進京以后,那些和于慎行同僚高官的貴婦人紛紛帶上豐厚的禮物到于閣老府上看望她,為她接風洗塵。酒宴間,談笑風生,親如家人,自然不免要問起于夫人家鄉的風土人情。其中一位貴婦人問道:“于婦人,您山東有些什么?”于婦人答道:“有山!庇謫枺骸斑有什么?”答到:“有水!蹦俏毁F婦人暗暗想道:有山,有水,這還用說嗎?誰不知道。她又緊接著問道:“還有什么嗎?”于夫人從容不迫脫口而出:“俺那里還有人!”眾夫人哄堂大笑了,還在私下里嘀咕:先說有山有水,再問就是說有人。唉,原來是個鄉下姥,什么也不懂。怎么閣老爺娶了這么個賢內助?真是無才便是德呀!恰巧于慎行又不在場,否則,閣老爺定能為她解圍的。于是,人們岔開話題,又談別的,不再難為她了。
               事后,閣老夫人向于閣老講起此事,內疚得很,悔恨自己沒有文化,給身為閣老的丈夫丟了面子?墒,于閣老聽后,很不以為然,他安慰夫人說:“沒有事,你回答得很好,正合我意。這樣吧,我寫首小詩備點禮物,放在一起,你明天帶上去他們府上,一一回拜,并要求他們寫一首和詩給我帶回來!闭f罷,潑墨揮筆寫了一首詩,詩曰:“泰山巖巖,海水泱泱,文有孔孟,武有孫姜(指孫臏、姜太公),山東山水人物數第一!蹦切┵F婦人讀了這首詩才如夢初醒,似乎才明白了于婦人所說的“有山、有水、有人”的深刻含意,那就是:山東的山水人物決非一般。這時,她們不但不敢小看于夫人,反而紛紛畢恭畢敬起來了。至于要他們和詩,那真是望洋興嘆,誰也寫不出來了。后來,這首詩就被高懸在金鑾殿里。據說,歷經幾代皇帝、幾代文人,一直到清朝末年,仍無人寫出和詩呢!
        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對
        反對0
        推薦
        發表于 2016-3-27 21:26:58 | 只看該作者
        很精彩的民間故事,我頂一下
        3
        發表于 2016-4-10 08:26:19 | 只看該作者
        頂下,值得學習
        4
        發表于 2016-4-19 22:19:36 | 只看該作者
        轉自網絡     )于閣老的先祖
           聽說,于閣老的祖上并不是咱老東阿人。他的老家在登州文登縣,明洪武年間奉詔遷到這里來的。先是住到老東阿縣的楊柳鎮,后來又住到現在的東阿鎮。
          于閣老的祖上并不富裕,家境很是貧困,以種地、賣豆腐為生。盡管很窮,老人們到都指望孩子們讀書習字,大了也好有個上進。于閣老的爺爺是個有心計的人,自己省吃儉用不敢妄花,立下恒心把孩子送進了學堂。
           窮人的孩子進了學堂,能吃苦能學習,于閣老的父親也不例外,又聰明又好學,老師很是喜歡他。有一天,老師出外辦事去了,不知從什么地方突然來個人,對學生們說是老師的同學,學生代師接待。按舊塾慣例,學生輪流值日給教師掃院子,燒水烹茶。這天,正趕上于閣老的父親于玭(當時是蒙童學生)值日燒水。
           老師的客人坐著休息,他看見這個小學生正在掏爐灶里的木炭積灰,于是詩興大作,慢慢吟道:“兩只掏炭手!”說了卻一時想不起下句來。
           這個學生聽了很是反感,認為老師的朋友看不起他,有意嘲笑,心想:“老頭子真可惡,我立志求學,難道這兩只手一輩子光掏炭嗎?”于是回過頭來,看了看這位老師的朋友,用手指著他說:“一個扒灰頭”。這一句回敬得太好了,很合轍。
           這位老師的客人,雖然挨了罵,但對這個學生從心里佩服,不但沒生氣,反而打了個小算盤。
           不一會,教師外出回塾了。一見他這位同學好友微服來塾,甚為驚異,小聲詢問這位客人:“老哥哥,你怎么穿著這身便衣駕臨小館?”  原來這位客人,是朝里的大官——吏部天官。
           吏部天官說:“穿著朝服坐大轎,又得驚動縣太爺迎接,不如安步當車來,隨便一些!
           茶后,老同學兩人便對酌起來,無拘無束。
           “幾次來信來人,請你進京宦游,老弟為何一再推脫?”天官很懇切地問。
           “我不求功名,更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崩蠋熖孤实鼗卮。
           “我這次來東阿,決意拜托老弟一點小事!
           “啥事?”
           “我想請求老弟給我女兒作媒,找個婆家!
           “京里什么王孫公子沒有?何必跑到山鄉里來提親?”
           “王孫公子未必有才,也不可能憂國憂民,為國為民做番事業。我看你塾中第六個座位上那個后生
           有出息,請老弟作媒即可!
           “不行,不行。他父親賣豆腐為生,貧窮的很,更談不上門當戶對了!
           “不少將相,出身寒微,我看這孩子行!
           這位吏部天官認準了這位小學生以后可成大器,可又隱去了吟詩作對挨罵的情形。
           “這個后生,本人也許平常,他的后代定為帝王師,請老弟秘而不宣,只把媒給我做成。今后這孩子的節修、費用我全包了。并且供米供面,供其求學進步!崩舨刻旃僖辉僖笾。
           老師沒法再推辭了,只好去賣豆腐的于家去說媒。
           于家一聽,是京里的大官,愿把女兒嫁給他兒,便推辭不允,認為貧窮不能高攀。老師再三相勸,于家才和這位吏部天官定了親。
           婚后不久,生下慎行。他六歲上學,很聰明,從此便有了東阿老城“開了個東南門,出了個于小人”傳說。于慎行由于勤奮好學,年輕輕的就中了進士,后來成為太子少保、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皇帝的日講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尋根問祖熱線

        13105230123

        服務時間:工作日9:30-21:00
        廣州市黃埔區科珠路232號1棟401-2
        郵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機觸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點互聯

        技術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粵ICP備20068981號 )

        久久99热这里有精品
        <rp id="dyvd6"><object id="dyvd6"><input id="dyvd6"></input></object></rp><tbody id="dyvd6"><pre id="dyvd6"></pre></tbody>
          <s id="dyvd6"></s>
          1. <th id="dyvd6"></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