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dyvd6"><object id="dyvd6"><input id="dyvd6"></input></object></rp><tbody id="dyvd6"><pre id="dyvd6"></pre></tbody>
      <s id="dyvd6"></s>
      1. <th id="dyvd6"></th>
        我的賬戶
        親愛的游客

        歡迎您的光臨

        已有賬號,請

        如尚未注冊?

        第三方賬號快捷登陸

        • 客服
          點擊聯系客服

          在線時間:8:00-16:00

          客服電話

          020-82515729

          電子郵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載APP

          隨時隨地掌握行業動態

        • 微信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海

        3
        回復
        92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5-11-14 22:42:4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于德海:遼寧大連人,1951年4月生,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任大連市工商聯執委、大連市機械行業協會副會長。領導光洋科技成為中國數控行業的技術領軍企業,牽頭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承擔國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多軸聯動高速龍門式加工中心系列產品開發”項目及省部級重大項目等20余項,擁有職務專利71項。榮獲“國家發明創業獎”等多項榮譽。

        1993年,不惑之年的于德海離開工作多年的國有企業,開始創業,依靠過去的技術積累很快得到市場的認可,當年就從一個人的“小作坊”發展為雇傭3個人,并創立大連光洋科技有限公司。
            往事并不如煙,于德海內心沉積了太多的夢想、痛苦和羞辱。
            多年前一次購買機床的經歷,讓于德海至今難忘。他當時需要購買一臺高端機床,而國內企業沒法提供,不得不去日本一家知名機床企業采購。讓于德海頗為意外的是,對方開出的苛刻條件讓他幾乎感覺不到銷售的誠意。
            經歷多次談判后,機床購買協議最終簽訂,但協議文本中的一行字卻觸動了于德海的心!氨井a品將自動檢測設備的移動,移機后,未經本公司或其代理商的確認,將無法運行,對于設備不能運行造成的任何損失,本公司及其代理商概不負責”。
            這意味著于德海雖然出錢購買了這臺機床,卻不能完全對機床做主。生產廠要對機床的安裝地點、使用人員、用途進行嚴格的限制。更讓于德海不滿的是,廠方為了防止挪動和變更用途,還加密上鎖,一旦設備挪動將自動鎖死,數百萬元的設備立刻變為一堆廢鐵,且對方不負任何責任。
            于德海明白,賣方的目的就是限制中國將機床用以航天、航空、軍事、精密制造、科研等關鍵領域,讓中國無法掌握核心技術,中國企業永久進口機床。
            最終,于德海還是購進了那臺讓他感覺痛苦和羞辱的機床,這次經歷也深深喚醒了他對中國高端數控機床產業的憂慮。于德海萌生了研制中國自主高檔數控系統的想法。
            與其他行業不同,數控作為一個超級交叉學科,涉及控制、驅動、電機執行、檢測、軟件、通信、電子、機械、工藝等眾多學科,交叉面多,且有很深的縱深。
            當時,國內進行數控系統開發的企業不在少數,但是大多停留在中低端。國內的高檔數控系統一直在走重復開發的老路和眾所周知的三步走,引進、消化、吸收。通過進口國外高端機床來分析研究。大連光洋剛入行,也無可選擇地走上了這條路。
            很快,于德海發現這條路走不通,仿造的數控系統精度和反應速度和原系統差距很大,遠遠不能滿足要求。模仿受阻的于德海在冷靜思考后意識到,這不過是在模仿進口系統的功能,而并沒有真正掌握這些功能的本質。
            2004年于德海意識到了這一點時,大連光洋正面臨成立以來最慘痛的一次衰敗,因決策方向失誤,承載厚望的幾個科研項目接連敗北,巨額投入血本無歸,大連光洋幾近崩潰。
            “你們現在看到的是我們成功的一面,這背后是比成功多得多的失敗,再認真周全的考慮也難保萬無一失,前幾年賺1000萬、2000萬、3000萬元,而一個跟頭栽下去就可能損失上億元!庇诘潞Uf。
            從研發數控系統開始,于德海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技術攻關上。時至今日,他的辦公桌上依然堆滿了各種大大小小的部件。
            于德海對技術的執著吸引了一批技術人才來到大連光洋。公司總工程師陳虎是我國光纖總線式數控系統知名規劃師,清華大學機械制造自動化專業博士畢業,一直 在數控系統領域從事研發工作。2007年的寒冬,他和于德海一見如故,當即謝絕美國加州大學的邀請,從北京孤身一人來到大連光洋。
            為了讓整機驗證數控系統的五軸聯動功能和性能,于德海需要兩種關鍵功能部件,國內的部件精度不夠,無法滿足需求,只能向國外購買。沒想到這一買卻買出了 問題。于德海原計劃向美國一家企業購買部件,這家企業以不向中國企業銷售為借口,拒絕了購買意向。但是對方隨后又改口稱,可以銷售,但是需要提供產品用途 并提供工藝圖紙。
            于德海被深深刺激了,他放棄了幾經努力才基本談妥的采購意向返回大連,在自己的廠區展開研究。幾年后,大連光洋成功開發出直驅式單軸轉臺等幾大關鍵零部件。這一轉折使得大連光洋由數控系統延伸到了機床關鍵零部件的研制和生產。
            在立足自我的發展過程中,于德海帶領團隊從研發數控系統,到制造雙軸轉臺,后來又為了實現與數控系統的高性能匹配自主研發伺服驅動、伺服電機等關鍵功能 部件。同時,大連光洋也加緊研發專有核心技術,其多軸聯動和高速、高精度的運動控制功能,讓該數控系統替代了很多“洋貨”。
            “數控系統的目標是滿足客戶的制造需求,而需求從哪里來,從工藝中來!边@是于德海不同于他人的思維路徑。此后的幾年里,于德海從用戶的角度倒推數控系統的功能需求,經過反復的分析、優化,2006年,大連光洋五軸數控系統誕生了。
            被稱為機床“大腦”的數控系統過去一直被德國西門子、日本發那科等少數公司牢牢抓在手中,中國高端機床的制造成本中有40%是購買國外系統。為了給中國的高端數控機床裝上自主“大腦”,中國企業走過模仿路線,也曾試圖巨資引進技術,但成效甚微。
            如今,于德海正在把夢想照進現實。
        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對
        反對0
        推薦
        發表于 2015-11-15 07:21:03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于姓人的驕傲
        2
         樓主| 發表于 2015-11-14 22:43:28 | 只看該作者
        《光洋人的中國夢——記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

             1972年,于德海自己動手,組裝了一臺彩電。

            1984年,于德海被遼寧省人事廳破格評為高級工程師。

            1993年,自認為不善于創業的于德海,卻不得不選擇下海,走上了創業道路,創建了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2000年,光洋科技走上了數控產品自主創新、研發之路,一條走得異常艱辛,但最終讓光洋成為了民族高端數控技術領軍企業的道路。

            2008年,在中國國際數控機床展(CCMT2008)上,光洋科技自主研發的總線式數控系統與直驅式關鍵功能部件的兩臺五軸聯動高檔數控機床榮獲“春燕獎”,而全國獲此殊榮的機床產品僅有41臺。

            一個從事高檔數控產業研發不過七八年的時間、產值難稱巨大的公司,為什么卻能夠引起溫家寶、李長春、李克強等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呢?

            這一切的源頭,是于德海這位業界傳奇人物;而這一切的現在與未來,屬于光洋科技這個集體。在大連市委、市政府、大連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光洋科技控股的大連科德數控有限公司,目前可年產1000臺配置光洋科技開發的高檔總線式數控系統和直驅式關鍵功能部件的中高檔數控機床,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光洋科技已打造出完整的數控產品產業鏈,不僅具備自我配套能力,而且讓任何一個產品都能夠發揮聯動的效應。

            毫不夸張地說,光洋科技在某些領域,已經做到了西門子等數控領域國際一流企業都從未做到的事。曾經幾乎被國外企業完全壟斷的國內高端數控市場,如今已經樹立起了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旗幟。

            刻苦鉆研的創造之路,從組裝電動機到創建光洋

            光洋科技的創始人于德海,是一位技術型企業家?梢哉f,他人生之路上留下的每一個足跡,都蘊涵著科技、創造的因子。

            于德海上小學時受喜愛無線電的哥哥影響,對科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我國科技還不發達的上世紀60年代,他就自己動手組裝了小電動機、收音機等家用電器。到了中學,他已經能夠制作電器“大件”:電唱機、收音機、錄音機。

            1971年,于德海招工回城,在水產公司做了兩個月的船員,很快他的專長技能便被領導發現,讓他擔任船上技術員。不久之后,在接受公司委托制造的遠洋燈光圍網漁船時,他擔負電氣開發工作,并以一項成功的技術改進解決了造船廠的一個難題,這使得他成為單位上下刮目相看的工人技術人員。

            上世紀80年代,于德海從大連海運學院畢業后,對科研更加著迷,一系列具有極高應用價值的發明成果都陸續在于德海手里誕生。漁船捕撈作業時的網位定位儀、船體的電化學防腐、油水分離器、光控無觸點航標燈等等,均獲得了省、市科技發明獎。于德海也在不斷實踐與取得成果的同時,成長為一名技術專家,1984年被破格評為高級工程師。

            可以說,年輕時候便愛獨立思考、自己解決技術難題的于德海,他的性格為多年后光洋走上自主創新之路、肩挑民族數控產業振興重任,埋下了伏筆。

            1993年,于德海因為工作上的某些原因而選擇了“下!。他說:“我不是一個善于創業的人,如果一切正常的話,我不會走上今天這條路。但是既然選擇了,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創業之初,資金是最大的困難。在既無產品、又沒有充實有力的技術說明的情況下,于德海只能從最基本的維修服務做起,在夾縫中尋求商計。

            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被他抓住了。一家合資企業的設備需要技術改進,他前去承接,外方技術人員把一張有設計缺陷的圖紙拿給他看。面對“考試”,于德海展現出了深厚的技術功力,一一指出了圖紙錯誤,外方人員無不嘆服,并將這筆業務交與他全權負責。

            融入血脈之中的自主創新精神

            從光洋科技誕生的第一天開始,“自主創新”精神便深深融入這家企業的血液之中,從不曾被遺忘,不曾被拋棄。

            日資企業三洋制冷需配備液晶觸摸式控制電腦設備,由日本國內廠家生產一套,光洋科技生產一套,在日本國內做技術對比檢測。最終,光洋科技產品以優異的性價比勝出。

            德國因代克斯公司,把車銑加工中心電控和鈑金結構項目交給光洋科技制作,光洋科技的精心設計和完美工藝令德方贊嘆不已。因代克斯公司的哈克經理特意邀請于德海去德國訪問,在帶于德海參觀他們國內的配套企業時,哈克經理對廠方負責人說,這位中國人不是來向你們學習的,他為我們配套的產品,比你們做的還要好!為于德海做翻譯的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已在德國生活了15年,他激動地對于德海說,我還從未聽到一個德國人這樣夸贊一位外國人,今天我為你做翻譯,我為你、為身為中國人的自己感到自豪。

            正是因為這種深入骨髓的自主創新精神,光洋科技從2000年開始,走上了數控產品的研發之路。這是一條艱辛之路,是一條燒錢之路,也是一條民族振興之路。迄今為止,光洋科技已經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至少1.8億元。

            于德海說,如果只是想賺錢,那就不會走這條路。之所以選擇這條道路,完全是因為技術人員出身的自己擁有的強烈自尊心,是因為身為中國技術人員、看到國內高檔數控技術領域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處處受人制約的市場狀況,產生的心痛感覺。

            于德海下定決心,一定要為民族數控產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那一年是2000年。

            涉足數控產業領域,打破國外企業市場壟斷

            光洋科技走進數控系統領域的藉由,源自為英國600集團做生產配套。當時,英國600集團在大連投資設廠生產數控機床,希望在大連本地找到一家企業為其做電控系統配套。經過多方了解和考察,最后選擇了在工業控制系統技術和產品方面有較高水平的光洋科技。在于德海的帶領下,光洋科技的研發人員突擊攻關,研發3個月、驗收3個月,順利達到供貨要求。正是由于承接了這個項目使光洋科技看到了中高檔數控機床的數控系統全部被國外品牌壟斷,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處處受制于人。因此,光洋科技就萌生了研制中國自己的高檔數控系統的想法。

            “不做則已,要做就做最好的!贝撕,光洋科技通過整合國內外優勢資源,全力打造數控研發創新平臺,先后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組建了針對數控系統不同專業的聯合實驗室。依托產學研的創新平臺,通過原始創新開始了研發我國高檔數控系統之路,經過2年的聯合攻關,推出了一款基于嵌入式軟硬件平臺的普及型數控系統樣機,但是,由于我國的高檔數控系統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一直在走重復開發的老路,當今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我們閉門造車開發的產品,很可能已經是人家更新換代過幾代的淘汰產品,這是以自主創新為己命的于德海與光洋科技所不愿看到的局面。權衡再三,于德海決定揚公司集成創新能力之長,避重復開發與技術起點低之短,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

            2005年,光洋科技斥巨資引進了德國一家公司的部分中檔數控技術,依托逐步完善的研發、試驗、中試、生產制造4大平臺,一邊消化吸收原有技術,一邊應用目前最先進的IC技術和芯片集成技術,實現數控系統的重新規劃和設計,并迅速研制出了具有更高性價比、更高集成度的新一代高檔數控系統產品,實現了不受限制的生產制造和使用、不受限制的改進和提高、不受限制的降低成本,完成了引進技術的全部消化吸收。

            在此基礎上,為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光洋科技加緊研發自己的專有核心技術,在國內率先在數控領域定義了全數字總線協議通信標準,研制開發了基于以太網物理層的全數字總線開放式高檔數控系統。并因為大量采用了實時通信、現場總線、片上集成等最新技術,實現了用最少的硬件成本實現高檔數控系統的功能,具有極佳的性價比,在行業領域中形成了專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力,有效地填補了國內空白,并逐步替代進口產品。

            2008年初,在國家發改委的組織下,光洋科技牽頭國內共五家單位聯合成立“數控系統現場總線技術聯盟”,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光洋科技擔任工作組組長單位,制定數控系統總線通信的國家標準。目前,光洋科技已累計完成專利受理93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2項,國內發明專利授權或公開34項;完成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19項。這不僅使得光洋科技對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而且完成了引進、消化、吸收到再創新的重大飛躍。

            打造完整數控產品產業鏈

            之后,光洋科技將數控產業由數控系統延伸到數控轉臺和雙擺銑頭這些關鍵功能部件的研制和生產,進而形成完整的數控產品產業鏈。這一方面是源于數控系統驗證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所致。

            2006年4月,光洋科技通過了一批省級科技成果鑒定,并且當年就完成應用自產五軸聯動高檔數控系統的立式加工中心整機驗證工作。其中,光洋科技自主研發的GTP8000E系列高檔開放式數控系統,可實現32軸6通道5坐標聯動。但由于國內機械加工企業長期使用進口品牌,對國產數控系統缺乏信任,因此光洋科技在銷售自主數控系統時又遇到了新的困難。

            怎么辦?于德海決定兩條路齊頭并進:一方面積極向主機廠推廣,另一方面自己購入光機、配置自主數控系統,組成數控機床,以實際加工能力和效果向客戶演示和推介數控系統產品。

            “數控系統如果有什么風險,應該讓我們自己而不是客戶去承擔!北局@樣的思路,光洋科技便開始搭建中高檔數控系統比較驗證平臺,對數控系統進行全方位驗證。要驗證高檔數控系統的五軸聯動功能和性能,則需要雙軸轉臺和雙擺銑頭這兩種關鍵功能部件。國內的轉臺基本是機械式,精度不夠,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高檔的雙軸轉臺,只能到國外去購買。

            沒想到這一“買”,卻“買”出了問題。由于力矩電機驅動的轉臺在國際上屬于高新技術,美國的一家企業先是拒絕了他們的購買意向,繼而向他們提出種種購買限制,包括延長交貨期、買方需說明產品用途、提供設計圖紙等?萍既藛T出身、具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于德海深切地感受到身為中國人所遭遇的歧視,一怒之下回到大連,要自己進行雙軸轉臺和雙擺銑頭的研制工作。雖然后來美國那家企業又找上門來,愿意為他們提供產品,但被光洋科技謝絕。光洋科技后來自己成功開發直驅式單軸轉臺、直驅式雙軸轉臺、直驅式單擺銑頭、直驅式雙擺銑頭,而且還應用直驅式雙軸轉臺和總線式數控系統完成了高速五軸立式加工中心的研制,應用直驅式雙擺銑頭和總線式數控系統完成了五軸聯動龍門加工中心的研制。

            光洋科技之所以能夠吸引那么多的注意力,便是因為他們在國內首家實現了從總線式數控系統、總線式伺服驅動器、總線伺服驅動與電機一體化裝置到直驅式力矩電機等關鍵功能部件產品的全集成配置;首家研制出了直驅式單/雙軸轉臺、直驅式單/雙擺銑頭;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從控制系統到執行部件等全套產品均由一家公司提供,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具備很強的競爭優勢。這個產業鏈的意義不僅在于極大促進了企業產品的研制和產業化,而且有助于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對世界先進同行形成競爭壓力,推動高檔數控機床國產化進程,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國內市場需求,為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急需的高檔數控機床提供了關鍵功能部件和全面的解決方案。

            2006年1月,于德海作為兩位遼寧省企業參會代表之一參加了當年的全國科技大會;同年,在大連市科技大會上,于德海被大連市人民政府授予“大連市企業家創新獎”這一殊榮(時獲該獎的僅兩人),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十家單位被大連市人民政府授予“大連市企業創新獎”。

            2006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視察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在視察過程中,李長春表示,要求光洋科技不斷加大投入,加大研發力度、努力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并希望光洋科技做大、做強,像國外那樣做成100年、200年的百年企業。

            不夸張地說,目前世界上真正掌握總線式高檔數控系統和直驅式關鍵功能部件生產和研發能力的公司,只有光洋科技一家。光洋科技總線式數控系統和直驅式關鍵功能部件的研制已形成獨特的良性互動。數控系統的驗證,需要有高精度的力矩電機直接驅動的功能部件去完成功能執行。光洋科技在產品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他們很快研制出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直驅式數控轉臺和直驅式雙擺銑頭,從而使他們研制的數控系統在驗證過程中得到不斷地改進。以往,國內研究數控系統的企業和學者也不在少數,但由于他們往往需要外購數控轉臺和雙擺銑頭等關鍵零部件,在數控系統驗證過程中受制于人,影響了他們的研發進程。數控轉臺和雙擺銑頭的研制面臨同樣的問題:由于此類企業一般不研制數控系統,他們在驗證產品時需要外購高檔數控系統進行配套。光洋科技將這兩方面有機結合起來,不僅促進了高檔數控系統的研制,同樣促進了數控轉臺和雙擺銑頭的研制。

            做整機,是對數控系統以及數控轉臺和雙擺銑頭的進一步延伸,但最初這卻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選擇。2007年初,光洋科技與另外兩個股東共同出資創建了大連科德數控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生產高檔數控機床,其中,占據數控機床成本80%以上的數控系統、關鍵功能部件,完全使用由光洋科技自主研發的產品。目前,科德數控機床的年產量可達1000臺,配置光洋的總線式數控系統和關鍵功能部件,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至此,光洋科技已打造出完整的數控產業鏈,不僅具備自我配套能力,而且讓任何一個產品都能夠發揮聯動的效應。

            從免費試用到付全款后提貨,真正挺起民族高檔數控機床產業脊梁

            在科德數控運營的兩年多時間里,累計生產和銷售了將近700臺三至五軸的中高檔數控機床。最初,科德數控機床推向市場的時候面臨著許多困難,為了讓科德數控機床能夠快速進入市場,企業采用了分期付款、甚至個別用戶免費試用的營銷方法。前期的投入,逐漸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從2008年初開始,科德數控的營銷方式進行了調整,全款提貨成為唯一能夠被科德數控接受的交易方式,并且今年的訂單量較上年度還增長了50%。經過兩年時間的運作,國內的機床用戶逐漸認可了科德數控生產的數控機床,認可了科德數控生產的數控機床裝備、光洋研發生產的總線式數控系統和直驅式關鍵功能部件。于德海說:“科德公司承擔的義務不僅是用于企業發展資金積累的作用,更主要是它要承擔起一個宣傳民族品牌數控系統和民族品牌高檔關鍵功能部件的重任!

            8年時間,1.8億元的研發投入,如今的光洋科技已經在國內高檔數控機床市場上,成為了民族競爭力的代表。于德海說:“我們做這些最大動力是來自于振興我們民族、振興我們國家裝備制造業的民族責任感。我們公司所有研發人員,包括員工,大家都清楚裝備制造業在國家經濟結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高檔的數控機床,它是我們國家裝備制造業的基礎,一般的機床行業也好、紡織行業也好、半導體行業也好,都離不開高檔的數控機床作為母機。如果沒有它,我們整個的裝備制造業就會處于癱瘓狀態,而對于這種高檔的數控機床和高檔的數控系統,國外對我們國家目前仍然實行一種歧視性銷售,或者是限制出口,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激勵了光洋科技的員工來從事這個事業,我們不以盈利為目的,就是去完成一份事業!

            加大投入,逆勢而為,擔起民族高端數控技術領軍企業的使命與責任

            2008年,盡管金融海嘯席卷全球,但光洋科技及科德數控卻渾然不畏,不僅自身產值大幅增長,更是毅然加大研發投入。近期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采用光洋科技開發的總線開放式高檔數控系統和直驅式關鍵功能部件研制14軸5聯動臥式銑車復合加工中心和11軸5聯動立式車銑復合加工中心。目前,在國際上能制造這兩種機床的也只有德國的德瑪吉、日本的森精機、馬扎克等少數幾家企業。這兩種機床的研制成功將為航空航天、軍工、汽車、船舶、冶金等國民工業基礎領域提供關鍵制造設備,打破國際行業寡頭對我國長期以來的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從根本上提高我國裝備工業的基礎制造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使我國真正成為一個制造業強國。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是企業發展不竭的動力,更是企業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不論是領軍人物于德海,還是光洋科技的每一名員工,心里都十分清楚。這一切,都是因為肩上的千斤重擔,那意味著實現民族數控產業崛起的夢想,意味著為我國工業科技進步奉獻力量的歷史使命感。從光洋科技走上自主創新研發道路的那天起,直到如今光洋科技已經成為民族高端數控技術領軍企業,從沒有一刻停止創新與發展的腳步,更沒有忘記自身承擔的使命。光洋人相信,終有那么一天中國制造的高端數控產品,一定能夠在世界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

            這是光洋人的中國夢,他們一直在努力向前……(來源:大連日報)
        4
        發表于 2016-3-27 16:48:25 | 只看該作者
        咱于姓人的驕傲和自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尋根問祖熱線

        13105230123

        服務時間:工作日9:30-21:00
        廣州市黃埔區科珠路232號1棟401-2
        郵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機觸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點互聯

        技術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粵ICP備20068981號 )

        久久99热这里有精品
        <rp id="dyvd6"><object id="dyvd6"><input id="dyvd6"></input></object></rp><tbody id="dyvd6"><pre id="dyvd6"></pre></tbody>
          <s id="dyvd6"></s>
          1. <th id="dyvd6"></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