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樓

樓主 |
發表于 2012-2-29 12:26:10
|
只看該作者
于華講起一位朋友從長沙到廣州拿貨的苦澀經歷:為了節省時間和住宿成本,長沙上車前就把當天回程的車票定好,一下車就趕緊到白馬、十三行等廣州服裝批發市場選購,選購完后就直奔火車站,連上洗手間的時間都舍不得擠出來,回到長沙導致膀胱發炎。
于華創建的衣聯網就是要為這部分人創造價值,上游是擁有實體店的批發商,下游則是擁有實體店的零售店,為他們搭建起網上交易的平臺。
衣聯網的創辦也頗具草根電商的色彩。大部分實體服裝批發市場,總是把大樓蓋起來后,再到處打廣告招商,網上批發市場如果走這種模式,客源難以保證。于華的做法是反其道而行。2003年于華成立了首個針對服裝批發的論壇“小店春秋”,很快聚集了大量的人氣,于華稱活躍零售店面用戶高達幾十萬。當有了人氣,衣聯網開放平臺招攬批發商進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2007年,衣聯網正式搭建成為B2B電子商務平臺。
授人以漁
瞄準有實體店鋪的批發商和零售服裝店,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但也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一切要自己摸索。比如,如何確保入駐的供應商都是具有實體店面的批發商,而不是空手套白狼的中介商?在招商過程中,衣聯網設立了專門的招商團隊進行資質核實。另外,于華也相信,價格的調控使得沒有工廠貨源的批發商沒有價格的優勢,根本就難以在衣聯網上生存,這無異于市場的自我調節。
另外,在傳統的服裝批發市場里,批發商最害怕的是抄板和串貨。在實踐中,衣聯網設置了一套防抄板系統。于華還發現,抄板的人基本都集中在廣東,衣聯網因此不惜為市場做減法,賣家可自行決定是否屏蔽廣東的IP地址,如是則來自廣東的IP將看不到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網上服裝批發這個市場并非沒有競爭對手,廣州白馬、杭州四季青等服裝批發市場也開設有網上商城,這些競爭對手擁有的是批發商的上游資源。衣聯網憑什么來跟他們搶奪市場?批發商繳納了3900元的開店費用,衣聯網可以提供什么特殊服務?
在這方面,衣聯網走的是解決方案的方向,提供保姆式的服務。
與大型批發商場掌握的大型批發商不同,許多小型批發商都受限于服裝從業人員的水平。曾經有一家服裝店,衣聯網的工作人員通過Q Q把衣聯網的網址發給他,但是對方總說打開不了網站。后來才無意中發現,原來該名工作人員在輸入網址之后,甚至不懂得要敲回車鍵來登入網站。
這不只是個案,中國幾乎70%的服裝廠對電子商務的認識都處于這種水平。如果不提供手把手的解決方案,他們就根本不可能起步。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衣聯網為此專門提供培訓。只要用戶團隊有5個人以上,衣聯網就提供上門服務,手把手教導如何使用衣聯網網站。如果少于5個人,則可隨時通過Q Q或者電話遠程咨詢。去年衣聯網在全國一共開了15場服裝批發B2B交流會,目的也正是教導服裝批發人員如何正確使用互聯網。
如今從已入住實體服裝批發商和已進入的服裝店買家來看,衣聯網儼然是位居前列的網上服裝批發市場。因為兩頭連接的都是商業用戶,衣聯網的客單價為2000多元,下游用戶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四川、遼寧等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