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涂山社于氏,為福山縣明前土著舊戶,其祖塋原有元大德十年碑志,碑陽篆《于氏遷祔之記》,碑陰篆“宗派之圖”,乾隆癸亥南涂山于橿重修族譜時,曾錄有此碑志全文,后續修譜者也多有抄錄,可惜,至今完整的全文一直沒能見讀。5 o6 L' j0 j: r3 @: I) k
每當我遇福山宗親時都詢問此碑之文,皆言不甚詳明,今年福山于洋宗親,親自訪來族譜舊本,遺憾的是此譜前頁殘破不堪,幾乎無法辨識。8 l2 [8 c# @: O5 v& z8 R& M2 @
涂山《于氏遷祔之記》為半島于姓相對較早且為數不多的金元碑志之一,對于福山于氏家族研究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如果就此泯滅或者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消失,絕對是于氏文化的一大損失。故以市場本樣圖與涂山舊本殘圖以及群內族譜樣張詳加比對辨識,整理出部分文字,由于殘頁破損過多,其中必然有很多錯識文字,以及缺句,旨在拋磚引玉,期待持有完整版《于氏遷祔之記》和宗派圖者將其補全。
& \% u1 V9 T0 i) c, r現將僅能辨識的部分文字整理如下:
+ i+ G: |/ W2 Q& v5 c一、于氏遷祔之記(志于碑刻陽面)- h. {! q1 f% X1 u h
蓋聞上古之人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委之于壑,他日過之,狐貍食之,蠅蚋嘬之。其顙有泚,睨而不視;反營土木而掩之,自是之后漸成風化,凡□親喪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后世遷葬者,咸其道也。遷者是進也,葬者是藏也,遷進□□□□□□□葬之以禮于斯盡矣。
4 e+ y3 U- U/ y0 V+ S3 ^$ C& ^念□遠祖于迪者□□□□□□□□□□□□□昌樂縣尹、再遷同知泰州事□□□□□□□□□即墨縣尹,曾祖伯侑任寧海州、贛南等處酒務都監□□□□福鵬繼踵,家聲詩書洞(明)□□□□□□□(本)(縣)主簿,曾叔祖漸長年值亡□□□□□□□□□□□□科,民失其學,隱遁事親□□□□□□□□□□□□祖父水、叔(祖)父信、叔(祖)父成□□□□□□□□□□□□及天兵南□□□□□□□□□□□□□□□□中書省左丞,札符充管軍百戶,堂叔江□□□登州千戶所官民百戶,堂叔斌前管軍千戶司吏□□□前管木匠提領,兄守祿前受運糧萬戶府,札符管稍水百戶;兄進忠壯年從軍,收復江南受管軍總管府,符文充本府司吏,后擢為侍衛軍受指揮司札,符充上千戶所司吏,迤北出行受行樞密院洪右丞,札符充管軍百戶。: c: Q, ~! ?. L2 Y5 ?/ X
祖宗之□也,祖上數世□淺土也。4 a1 _6 \- C' o) F6 W
為之父曰恐后人遠年□□□□忘其先人之跡□□言□記之何以文詞干應曰記
$ q# m! T0 V0 Z! W( S( D% O(闕一頁)
7 U: Y' H& z+ W) d2 X$ i: I尅擇陰陽提領孫(闕數字)……9 g9 U, V& ~# ^" A3 B
大德十年歲次丙午七月己巳溯十七日己酉所管民百戶葬主嗣子于江等立石 二、宗派圖(志于碑刻陰面)
; }6 l7 Q# P, U遠祖迪 (配疑似方氏)
0 u* g# s) I9 ~一世:高祖革 (配林、遲、姜氏)。4 y; I- D: x, Q8 O* @9 c! r: D
二世:侑(配孫氏)、福鵬、漸。
9 c1 M% M3 s4 g三世:受(配張、王氏)、水(配姜氏)、大姐(婿李郎)、二姐(婿潘百戶)、山、信、成。
+ F* _' m" z& B; m( y四世:大姐(受出)、江(配張氏)、大姐(婿元郎)、二姐(婿孫郎)、三姐(婿孫百戶)(俱水出);殷(山出);斌、淣、汝、守祿(俱信出);琛、珍、珉(俱成出)。" g- C/ M0 p9 q
五世:河、淮(俱江出;進忠、進德、進惠、進思、進愛、進慶(俱殷出);洇、碩住、云兒 (俱斌出);淵、秋馬、忙兒(俱淣出);衍、安兒(俱守祿出);淐、灑兒、當兒(俱珍出);丑廝、牽牛(俱琛出);車兒(珉出)。
: @, c. N0 a& E% E! |; t: w六世:秀哥、心兒(俱河出);時英、時安(俱進忠出);時茂、時榮(俱進惠出);學住、文。ň氵M思出);延。ㄟM德出);仁。ㄟM愛出);茜梅(進慶出)。* K- F6 Q. F# Y# e" r
上述宗派圖也殘缺不全,非完整圖,僅按殘圖整理。' c2 N- C1 I( w
(圖文:于洛川,斷句:于君才,如有錯漏敬請諒解) $ m1 s% k: o! X* b, J4 _3 n: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