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常說:積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積德行善之人層出,或賑饑、或捐學、或討逆、或捐建、或施藥……,產生了很多值得學習和推崇的人物。在于氏家族繁衍和發展的過程中亦是如此,善人、善行皆是,各地都有記載和傳說。近日閱讀清同治9年《瀘溪縣志》,整理其中幾位善行人物事跡如下:
一、于佑
于佑,字右人,增生,少負才略。
甲寅耿逆變,建屬邑皆被蹂躪,時有土弁擾郡落,擄男婦二百余人,佑綬頰于寇渠,卒得脫。
瀘民糧被偽征者,累年定后追積逋,佑率眾叩部院,涕泣陳情,乞請蠲免。
上鄉谿石嶙峋,不通舟楫,佑哀眾背,鳩工鏨之,邑苦大差,值年者多傾其產,佑集同志紳士累呈各憲詳革,請定畫一條規,至今賴之。
二、于蘇、于琬
于蘇,字子淑,又字素菴,邑庠生,謹厚端方。
家頗饒,凡邑中修城建學、修會城漕倉及橋渡道路義舉,靡不捐貲共襄。
乾隆癸亥,邑大饑,傾囷以濟。妻丁氏更為粥以食饑者,日久不厭。谷既盡,乞糶遠方,繼之有負欠者,焚其券。壬申饑,丙子又饑,賑之悉如前。
邑令顧惪懋重其行,舉鄉飲賓,年七十有三卒。
長子琬精醫,尤善療目,有患者求醫,藥不受值,遠者留于家,日飲食之,愈而后遣歸。
三、于翔
于翔,字國祥,一字蔚然,邑廩生,少孤,事母至孝。
母命以學,篤志攻苦。
母病腫經十余年,奉侍湯藥無倦色,母歿,哀毀骨立。
乾隆庚子,歲大饑,出谷百余石,不給,復乞糶遠方以濟。妻魏氏作麋以待餓者。
翔于詩書外兼通星歷醫卜形家之學,丁毅齋居鄰邨著書,常舉以就正。
嘉慶癸酉科欽賜副貢,卒年八十有三。
(圖文整理:于振華,斷句:于君才,如有錯漏敬請諒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