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于良史:生卒年、籍貫皆不詳。約于玄宗天寶末入仕,代宗大歷中官監察御史。德宗貞元四年(788)至十六年間為徐泗節度使張建封從事。事跡散見《中興間氣集》卷上、《大唐傳載》、《唐詩紀事》卷四三。良史工詩。高仲武評曰:“侍御詩清雅,工于形似。如‘風兼殘雪起,河帶斷水流‘,吟之未終,皎然在目!(《中興間氣集》)《全唐詩》存詩7首。
意譯:
春天的山中綠意盎然,美景如畫,讓人賞心悅目,令人流連忘返,不覺不知中已經是夜色深沉。天空中那輪明月映照出泉水清澄明澈,掬一捧清泉把月影捧在手中;穿行于山花叢中,花粉飄散,馥郁之氣已經溢滿了衣衫。玩興所至,已經不知道前后路程的遠近,將要離開了卻愈加愛憐山中的一花一草;南邊忽然傳來悠揚的鐘聲,翹首望去,依約看青山翠綠、樓臺掩映,一片夢幻之地。
賞析:
此詩描寫山中春游忘歸的情境,作者以一副春山夜月圖,流露出熱愛自然、縱情山水的性格。詩風清淡閑雅,繪景栩栩如生,達意簡潔鮮明,尤其“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更是流傳千古的佳句。此詩與大多數寓情于景的詩不同,而是先情后景,情景交融,一三聯寫情、二四聯寫景,整首詩的意境更大,意味更深,尤其“南望”二字,將惜別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有種“山中春景盛,只是客匆匆”的感嘆。
作者既沒有同伴,也沒看到其他游人,這并不一定是事實,但作者想表達的感情就是如此。一個人能游玩得忘記時間,離別時還依依不舍,轉身“南望“,這是不太可能的。換個角度看,他只是不想回到俗世之中,不想面對現實,通俗地講就是有明顯的“職業倦怠”,大多數賞析者都忽略這一點。這不是憑空想象,作者《自吟》中發寫得很明白“出身三十年,發白衣猶碧,日暮倚朱門,從朱污袍赤!闭f明他并非單純地熱愛自然,也有懷才不遇的嘆息。
(翻譯和賞析:于君才,于振華,如有錯漏敬請諒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