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于潤滄先生的父親是于鎮河,國軍中將,國民黨15兵團副司令兼大同守備指揮部總指揮,同時,也是閻錫山民族革命同志會候補高干,是閻集團統治的核心人物,曾任閻錫山33軍軍長。于鎮河于1949年5月1日,率部起義,后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85因病去世。
力爭在承擔和指導每一項工程設計中有所創新——工作上的座右銘;但求生活上和周圍大多數人保持同樣水平——生活上的座右銘。這是一位有著63年黨齡、離休28年卻依然在崗的“忠誠戰士”,在我國礦業發展中作出了重大貢獻,書寫了人生精彩華章。
自愿轉到采礦一線
上世紀40年代初,中國山河破碎。12歲的于潤滄考入有著“進步思想的搖籃”之稱的山西太原進山中學。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于潤滄樹立起遠大志向,參加了一系列革命活動,成為一名進步學生。中學時期的這段經歷對他以后的成長產生了極大影響。
1949年,于潤滄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吹絼偝闪⒌男轮袊購U待興,有色金屬工業基礎薄弱,尤其缺乏采礦專業人才,剛入學的于潤滄走進了校長辦公室。
“我要求轉到采礦系學習!
“為什么?”
“我要響應國家號召,從事祖國的采礦事業!
校長經過考慮,同意了于潤滄的請求。這位身材不高、健壯結實、目光堅定的小伙子自此開始了礦業生涯。
大學畢業后,于潤滄被分配到中國恩菲的前身——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歷任技術員、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院副總工程師等職務,成為我國著名的礦山工程設計專家。于潤滄先后承擔60多項設計、科研和技術指導工作,引領中國礦業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重大跨越。
在我國“銻都”——湖南冷水江市錫礦山的設計中,為解決原有開采方法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于潤滄作為試驗組副組長,大膽突破過去保留1米厚礦石作為護頂的采礦方法,成功組織試驗“桿柱房柱法”并應用于生產,開創了我國地下礦山“桿柱房柱法”之先河,使礦石損失率降低40%。該項目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在中條山銅礦峪銅礦的設計中,于潤滄作為專家顧問組組長,積極倡導引進“礦塊崩落采礦法”取代“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并參與科技攻關,使平均每年虧損800萬元至1000萬元的礦山扭虧為盈。
在冬瓜山銅礦深井開采設計中,于潤滄提出“探建結合”的開采模式,有效完成了資源儲量的升級,加快了施工進度,縮短了建設周期,增加了經濟效益。然而,采用這種做法,在設計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擔很大風險。于潤滄依據其豐富的設計經驗和團隊的集體智慧,考慮各種應變可能性,提前掘進主井和措施井,達到預期目的,為深井開采積累了寶貴經驗。
中國第一大鎳礦甘肅金川鎳礦位于中國西部戈壁灘,于潤滄作為采礦工程負責人,在二礦區的設計中,針對礦床賦存富、大、深、碎的特點,利用主持開發的高濃度膠結充填新技術,成功實現了“采富保貧”的目標。同時,他還借鑒“新奧法”理論,采用曲墻圓弧拱巷道斷面和兩次噴錨網聯合支護,使不良巖層冒頂坍塌事故得到控制,大大促進了礦山建設速度。
于潤滄在“富、大、深、碎”的礦體中開創了世界上大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下向膠結充填采礦法的先河,同時在斷面為5m×4m進路式采礦中,采用6立方米鏟運機、全液壓雙機鑿巖臺車等大型設備,使盤區生產能力提高到每天800噸至1000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些成果為在金川二礦區實現每天8000噸的生產能力、消除這一綜合差距奠定了基礎,金川鎳礦因此每年增加利稅1億元,金屬損失減少15%。
首提生態礦業工程
經過不懈奮斗,于潤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等多個獎項,撰寫發表了眾多論著。隨著歲月流逝,昔日的壯小伙兒變成了白發老者,稱呼也從小于到老于再到于老,但于潤滄卻始終保有礦業報國的初心、勇于弄潮的銳氣。
離休不離崗,堅持奮戰在采礦一線。1999年,于潤滄成為我國有色勘察設計行業第一位工程院院士。面對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求,于潤滄作為行業泰斗,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開展了大量開拓性工作,引領加快中國礦業由大到強的轉變。他要求團隊以全球視野審視對待礦產資源問題,積極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提倡資源—環境—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強調把智能化、自動化和生態礦業融入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
錦繡中華需要綠色礦山。位于江蘇南京市郊的棲霞山,自然景色優美,名勝古跡眾多。早在1983年該風景區開發礦山時,國家就提出了具體要求:第一,不能夠有廢石場;第二,不能夠有尾礦庫;第三,廢水必須要全部回用,3個條件必須全部滿足。以于潤滄為核心的設計研究團隊經過多次規劃設計,圓滿完成了任務?蒲袉挝辉诖嘶A上提高選礦回收率加強全尾礦利用,直至今日,棲霞山風景區仍在持續采礦,這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廢礦山。
“一個礦業項目從開始規劃、立項、設計、施工建設、生產,到最后閉坑的全過程,都要把保護生態環境與環境治理、生態修復融入礦產資源開發里,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庇跐櫆媸滋帷吧鷳B礦業工程”概念,致力于解決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的問題。他呼吁出臺礦業法規,強化礦山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法治保障。
未來發展需要數字化礦山。于潤滄專門給采礦同仁寫信,富有前瞻性的指出,信息化建設特別是實現遠程遙控和自動化采礦,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既可以極大地改善礦山生產的安全狀況,降低能耗,提高設備工時利用率,又可以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使企業在金屬價格不景氣的情況下,仍處于競爭優勢地位。
2017年,由于潤滄發起,中國恩菲牽頭成立了中國礦業信息化協同創新中心,通過兩化融合推動傳統采礦業轉型升級,引領中國智能礦山建設發展進入新階段。
“隨叫隨到,誰叫隨到”
在同事們的眼中,盛名之下的于潤滄公而忘私、睿智謙和、樸實無華,與之相處令人有如沐春風之感。經年累月,點點滴滴,匯成一汪清泉,滋潤心田、啟迪思維。
于潤滄始終保持和發揚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盡管年事已高,他仍然要求自己每日堅持工作,始終處于學習、思考的狀態,時刻關注行業內外的技術發展動態。作為園丁,他把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學術成果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一批又一批礦山工程設計人員,先后培養出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6名,在站博士后2名。海外歸來的留學生們,總能收到他給的U盤,里面裝著各種國際科技前沿資訊,令學生們肅然起敬的同時,更鞭策著他們刻苦鉆研。
“他是德高望重的長者,專業領域的旗幟,技術創新的掌舵人。但無論是公司領導、業界同仁,還是年輕后學,只要工作需要,他都隨叫隨到,誰叫隨到,沒有一點院士架子!敝袊鞣瓶萍脊芾聿坎块L朱瑞軍表示,對于公司的事、礦業領域的事,于院士總是盡心盡力,而與“礦”無關的社會活動,則近乎皆免。
2016年12月5日,86歲高齡的于潤滄應邀進入山東招遠黃金院士工作站,深入研究實踐我國首座大型直接海下開采深井黃金礦山。該項目集無人值守、遠程遙控、井下運輸無人駕駛、按需通風等多項領先技術,建成后將是國家智能礦山示范工程。
對于各種待遇,于潤滄則不講究,沒有秘書、不配專車,還經常自費買專業書。他和老伴一直住在距離單位不遠的一處85平方米的房子里,因為有著可隨時上班的優勢。于潤滄笑說:“子女都勸我買個大點兒的房子,可買得偏遠了不方便,買近的,咱又沒錢。我就是個布衣院士!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