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dyvd6"><object id="dyvd6"><input id="dyvd6"></input></object></rp><tbody id="dyvd6"><pre id="dyvd6"></pre></tbody>
      <s id="dyvd6"></s>
      1. <th id="dyvd6"></th>
        我的賬戶
        親愛的游客

        歡迎您的光臨

        已有賬號,請

        如尚未注冊?

        第三方賬號快捷登陸

        • 客服
          點擊聯系客服

          在線時間:8:00-16:00

          客服電話

          020-82515729

          電子郵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載APP

          隨時隨地掌握行業動態

        • 微信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故事傳說】明朝清官于謙的故事三則

        0
        回復
        103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20-1-2 16:36:1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編者語】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祖籍河南考城(今民權縣),出生浙江杭州府錢塘縣。永樂十九年進士,后隨宣宗平漢王之叛。土木堡之變后,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擁立代宗,整飭兵備,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英宗辟,于謙被小人誣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謚肅愍。萬歷中,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睹魇贰贩Q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后置墓祠于西湖邊的三臺山麓,供后人敬仰。選網絡其故事三則共賞。
        于謙智斷遺產案
        有個姓張的富翁到七十歲才得一子,取名一非,平時只叫張一。富翁病重時兒子才兩歲,他想把家產留給兒子,又怕女兒、女婿謀財害命,于是寫下這樣的遺書:“張一非我子也家產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執!。女婿看了大喜。等富翁一死,他就立刻把所有家產據為己有。為什么呢?他按照自己的意見給富翁的遺書加上了標點:“張一,非我子也。家產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執”。張一非長大后,看到了這份遺囑,就狀告姐夫。于謙審理此案時,反復閱讀這份遺囑,并派人去實地調查。最后,他決定把富翁的家產判給張一非。張一非的姐夫不服,于謙一拍驚堂木喝道:“這不明明白白地寫著,張一非,我子也,家產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執!睂Ψ竭@下無話可說了。


        于謙拒禮
        于謙是有名的清官,他有一年壽辰,那天門口想來送禮的人絡繹不絕。于謙叮囑管家,一概不收壽禮;实叟商O送來一只玉貓金座鐘,也被拒之門外。太監寫下四句話給于謙:"勞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勞勁不松。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情不通!谥t看了,在下面添上四句:“為國辦事心應忠做官最怕常貪功。辛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碧O見他如此堅決,只好回去了。不一會兒,于謙的同鄉好友鄭通也來送禮了。于謙又寫了四句話:“你我為官皆剛正,兩袖清風為黎民。壽日清茶促膝敘,勝于厚禮染俗塵!编嵧ㄒ娏耸志磁,于是叫家人帶回禮物,自己進門與于謙敘談友情。于謙正和鄭通暢談,管家通報,有一個叫"黎民"的人送來一盆萬年青,還讓管家帶來一首詩:“萬年青草情義深,長駐山潤澗心相關。百姓常盼草常青,永為黎民除貪官!庇谥t見后,親自出門迎接,鄭重地接過萬年青,并高聲詠唱了一首詩:“一盆萬年情義深,肝膽相照萬民情。于某留作萬年鏡,為官當學萬年青!
        于謙妙計運糧
        公元1449年,明英宗受太監王振蠱惑,御駕親征蒙古,釀成了史上最為慘烈的土木之變,不僅讓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自己還被敵方抓去當人質。之后,蒙古人又以英宗為人質,一路打到在紫荊關,虎視眈眈地盯著北京城。而此時的京城已不堪一擊,精銳部隊全都葬送在了土木之變的戰場,剩下的都是老弱殘兵,根本無法與蒙古騎兵抗衡。情急之下,兵部尚書于謙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于謙命令南京、河南、山東、浙江等地的地方軍火速出發,按時趕到京都布防。會議還談及另外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糧食的儲備。雖然目前京城囤積的糧食足夠百姓食用,但等各路人馬云集后,定然供不應求,必須要從通州運糧。通州的大糧倉儲存了足夠京城人吃上數年的糧食,但是,大家都很明白,如果此時安排民工搬運,費時費力不說,萬一蒙古兵攻進關內,人們還可能成為刀下冤魂。如果不運,大軍進城后,糧食的供應又成了大難題。到底該如何解決呢?大臣們一個個都面露難色。接下來,一位大臣的話更是讓眾人憂心忡忡。他說:“萬一蒙古軍隊打進關,通州將岌岌可危,到時候糧食必定會落入他們之手!边@個問題立刻引起群臣的高度關注。因為大家都清楚,萬一真的是這樣,那就等于讓蒙古人沒了后顧之憂,更有利于他們打持久戰,這樣的后果簡直不堪設想。于是,有人建議:“寧可將通州的糧倉燒掉,也不能便宜敵人!”聽到這句話后,現場沉默了。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這似乎是眼下最好也是最無奈的選擇。想到那些珍貴的糧食將被付之一炬,大臣們一個個都搖頭嘆息,紛紛抬起袖子抹眼淚。只有于謙一人例外。他鎮靜地看著在場的大臣,鄭重地下達了第二道命令:所有受召軍隊必須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糧,運送至京城。眾臣頓悟。于謙此舉實在太高明,既成功地調兵,又完美地解決了運糧的問題。真所謂:十余萬進京之日便是通州糧倉運遷址北京之時。(作者:方湘玲)
        (圖文整理自網絡,感謝各位原作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對
        反對0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尋根問祖熱線

        13105230123

        服務時間:工作日9:30-21:00
        廣州市黃埔區科珠路232號1棟401-2
        郵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機觸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點互聯

        技術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粵ICP備20068981號 )

        久久99热这里有精品
        <rp id="dyvd6"><object id="dyvd6"><input id="dyvd6"></input></object></rp><tbody id="dyvd6"><pre id="dyvd6"></pre></tbody>
          <s id="dyvd6"></s>
          1. <th id="dyvd6"></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