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欄目】是“于姓的天空”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推出的談話類欄目,以當面交流或者網絡單獨溝通為主,致力于大家用最真實直接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聲,包括但不限于對家族文化宣傳推廣、宗族事務心得交流、人生軌跡和感悟、商業經營和合作等。對話方式:面對面
對話時間:2019年9月5日
對話地點:河南沁陽市西萬鎮邘邰村委會
對話主角:曹二兵(村書記、村主任)、陳光芒(村監委會主任)
9月的豫北大地,風和日麗,醞釀著豐收的金秋,帶著對邘國故城的追思,帶著對祖源地的眷戀,于姓的天空網站編輯四人小組再次來到邘邰村探訪,探訪活動受到了邘邰村兩委的熱情接待,探訪小組再次深入地了解了于氏的起源、邘國古城的歷史等,在本次探訪活動中,就如何進一步加強邘邰和于氏宗親的交流和聯誼進行了探討和交流。【網站】首先真心感謝曹書記、陳主任的熱情導游和接待,讓我們再一次更深入地了解了邘國古城的歷史、了解了邘邰村的歷史和現在、于氏的起源和傳說……,如同到了家一樣。
【曹二兵】這是應該的,我們熱情歡迎任何一個來到邘邰的于氏宗親,我們要讓每一位來到邘邰村的于氏宗親真正有到家的感覺。
【陳光芒】(帶著濃濃的地方口音)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村和全體村民是真誠歡迎全國老于家人來尋根、來考察和交朋友。
【網站】我們已經感受了多次你們的熱情和真誠了,絲毫不懷疑。這么多年來,你們一直為挖掘和發揚于氏文化、邘國故城文明而努力,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到目前為止,總體感覺還不盡如意,會不會有所失望?
【曹二兵】呵呵,不會失望的,很多事情都講究個緣分,水到渠成,我們光芒主任自從到了我們村工作,接觸了邘國故城、了解了于氏的起源,就一直為挖掘和發揚于氏文化而努力著,到今天他都沒有說過一句抱怨和后悔的話,我都很受感動。后來我做了村書記,更加系統地了解了這些歷史和傳說,也是很堅定地要把這個事情做下去,不為別的,就為留住記憶,留住于氏文化的精髓,給老于家創造一個尋根問祖的環境,其實這也是我們作為所有邘邰人的心愿。至于別人說的會考慮到于氏文化的挖掘和發揚能對鄉村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會,我不否認,但那應該不是我們兩委的主要目的,傳統文化都有優秀和有價值的內容,為后代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才應該是主題。
【網站】是的,陳主任絕對是一馬當先的,每次到來,無論人多人少,他都是金牌解說和導游。
【陳光芒】哈哈哈,談不上解說和導游,能為大家帶好路就很高興,能結交更多的于氏宗親就很開心。
【網站】這么多年為了于氏文化和邘國故城的開發,邘邰村做了大量的工作,現在能簡單做一個回顧嗎,也算是和于氏宗親做一個溝通,讓大家更多了解你們的付出,希望能更有利于以后的交流和發展。
【曹二兵】由光芒主任介紹吧,我補充,他從事這個工作最早,記憶力也好,呵呵。
【陳光芒】一下子系統不起來,想到那里說到那里吧。確實十多年來,我們邘邰村為了能做好于氏起源地和邘國故城的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南到廣東、北到天津、北京、黑龍江,東到膠東半島、浙江,西到陜西等,包括河南省各地市,我和二兵書記到了很多地方拜訪于氏宗親,征求意見和互相溝通,積極參與于氏宗親的地方聯誼活動,目前可以說已經和各地于氏宗親建立了相對穩定的關系,我們也得到了很多于氏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初步統計過,到目前為止,我們村委直接參與接待的前來邘邰尋根問祖的于氏宗親代表有240余批,大約20000多人次。
【網站】不好意思,插一句,這么多于氏宗親的到來會不會給你們帶來了很多的麻煩和額外負擔?
【曹二兵】沒有,確實沒有,到訪的于氏宗親素質很高,別說麻煩沒有,他們還給我們村帶來了新的思維、新的啟發,也幫我們做了一些公益的事情,比如河南的于氏宗親捐資助學,幫助一些貧困大學生完成了學業、為我們邘邰學校捐贈教材等;幫我們提供商業信息等等,我們都感恩在心。
【曹二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極配合參與了邘國故城的國務院保護單位的申請,并最終使得邘國故城獲得國保單位,同時我們也主動對邘國故城遺址進行保護,禁止取土、遷移墳墓、重點綠化保護等,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了能更好地宣傳于氏文化和邘國故城,我們村委自己組織人員對相關歷史和知識、文化傳承等進行精心組織和編寫、印刷,贈送給前來尋根的于氏家人;村兩委經常性內部培訓,包括如于氏起源、于氏名人、邘國故城等文化方面,以及接待的禮儀等,確保盡到一個地主之誼;我們也保持對村民的相關引導,你們可以隨便問一個村民,他們都能說上幾句關于于氏起源和故城的東西,很欣慰,能有今天的好局面。
【網站】非常感謝和感恩,我們想問一下未來邘邰村就關于于氏文化、于氏尋根、邘國故城開發方面有什么設想和計劃嗎?【曹二兵】設想和計劃一直都有,首先是我們邘邰村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營造出濃厚的姓氏文化,特別是于氏文化的氛圍,根據國家和地方的政策,合理完善相關設施和文化導引,然后再通過和全國各地熱心于氏宗親一起,合力打造成為一個于氏尋根問祖的圣地。
【陳光芒】我插一句,在村里做這些事情都必須是干部要帶頭,剛才帶大家參觀的那個邘園,就是曹書記自己投資200多萬,帶頭修建的一個體現于氏文化的文化院落,目的是想打造成為一個于氏尋根問祖在邘邰的休憩、交流的場所。后面還有其他涉及邘國故城和于氏文化其他建設項目也正在進行中,大多都是村兩委干部帶頭的。(邘園效果圖)
【曹二兵】要干這些事,那就得付出,就得帶好頭啊。我們邘園在很多好朋友的幫助下還有一首《邘園記》,廣州的振華宗親幫助修改和完善的,已經委托天津的于理先生撰寫好了,等建設徹底完成,我們會舉行一個儀式,《邘園記》也將被鐫刻在紀念碑上,讓以后來尋根的于氏宗親欣賞。
【網站】是的,《邘園記》我們有幸先睹過,內容宏大,意義遠大,我們能否把本記的書法作品放在本次訪談后,也好讓全國的其他于氏宗親先睹為快呢?
【曹二兵】哈哈哈,應該可以吧!
【網站】那還有其他計劃嗎?
【曹二兵】有,這幾年我們村一直和香港中華于氏文化開發有限公司和河南于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保持緊密聯系和溝通,雙方就如何推進邘邰村于氏文化建設進行了很多有建設性的策劃和設計,目前中華于氏文化廣場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已經完成,我們村正在積極爭取國家的土地政策支持,一旦土地落實了,就可以推進建設,呵呵,可能還需要你們幫助呼吁,集全國于氏之力來完成一個屬于于氏自己的文化廣場建設項目啊,到那時候,于氏族人的到來就更能直接感受于氏先祖的厚德,感受于氏文化的優秀了。(于氏文化廣場效果圖)
【網站】我們期待,也會積極參與的。那最近會有什么具體的項目或者計劃要實施嗎?
【曹二兵】有,我們作為于氏發源地的邘邰村,3000余年村名沒改,這不但是對歷史的尊重,其實也是對于氏的尊重,很遺憾,目前我們村除了外來的媳婦外,一個于氏宗親也沒有,我們一直在思考,于氏祖源地,一定不能缺少于氏家人,我們經過請示上級政府、和村民代表溝通,計劃近期開啟“邘邰村于氏族人回遷”工程,我們初步計劃邀請回遷12戶,我們村負責提供宅基地和象征意義的口糧田,經過我們和香港中華于氏文化開發有限公司的下屬中華于氏宗親會溝通,雙方決定由中華于氏宗親會負責在全國發起回遷倡議,也有他們負責篩選和決定回遷家庭,前期的策劃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邀請回遷啟事和細則將在國慶節后向大家發布。也歡迎有回遷居住的于氏家人和中華于氏宗親會主動聯系。
【陳光芒】回遷意義很大,于氏的發源地再次有了于氏族人的居住,名至實歸啊。
【網站】這個回遷工程很有意義,也很有創造性和建設性,我們網站也會積極幫助呼吁和宣傳推廣的。
【曹二兵】謝謝!于氏文化的宣傳和推廣離不開你們這些致力于于氏文化宣傳的媒體和自媒體。
【網站】感謝肯定。
由于曹書記和陳主任突然接到會議的電話,對話不得不中止,我們將會再次探訪邘邰,期待下次的對話會更深入。附:《邘園記》全文和書法 邘園記 太行巍峨,伊耆封疆。沁水浩蕩,邘國興邦。 邘邰嫡脈,源遠流長;于氏祖庭,詩禮傳揚。 此間清屋,雙甲滄桑;雖至傾頹,余韻猶芳; 鄉賢存意,書院新裝。今逢盛世,國運亨昌; 故國封保,經濟為綱。政通人和,榮獲嘉獎。 民豐物阜,百業興旺。文化自信,杏壇眾望。 群賢薈萃,旅游富鄉。詩書畫苑,琴棋茶坊; 共筑和諧,中國夢想。青陽涵紫,風祺云祥。 尊古啟新,邘園共襄。 己亥年夏月穀旦日 (交流采訪:于振華、于大鵬,歡迎聯系編輯預約對話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