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年齡段分布 41-60歲占比54%,這個年齡段的宗親是關注家族文化和參與的主要群體。20歲以下的占比幾乎為零,30歲以下的占比為10%以下。31-50歲,尤其是41-50歲的人更加關注家族文化,這類人的特點的:工作穩定甚至事業有成,有一定文化積累,且精力比較充沛。 2、關于文化程度的分布 高中及中專以下占比為58%,大專和本科合計占比39%,碩士研究生以上占比2%,這個結果說明目前關注和傳承于氏文化的主要力量依然是集中在鄉村,初步判斷為鄉村宗長、家譜修編人帶頭的群體。盡管高中以下學歷的人關注較多,這與人口平均文化程度比重本身有關,實際上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更加關注家族文化,說明教育恰恰增強了人們的文化自信及家族文化傳承的自覺性。 3、關于家庭世代同堂 二代同堂占比11%,三代同堂的占比57%,四代同堂的占比29%,五代以上的占比3%,從數據可以看出于氏家族繁衍興旺,三四代同堂合計占比86%。雖然四代同堂在整個家庭比例中占比并不大,調查顯示四代同堂的人投票比例明顯比二代同堂的多,說明大家庭更注重家族文化。 4、關于家族文化載體 “有家譜”和“正在整理挖掘”的占比73%,說明于氏家族文化傳承相對較好,值得慶幸。 5、關于了解自己家族文化的途徑 “通過長輩告知”的占比43%,“自己調查”的占比20%,二者合計超過63%,說明目前口口相傳依然是主要方式,“通過長輩告知”是正在傳承的力量,“網絡學習”占22%,說明年輕人的比例不低,與以上年齡比例是相符的。加強于氏家族文化傳播需要繼續努力,需要創造更多的傳播途徑和方式。 6、對家族文化和家族文明的看法 認為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應該繼續發揚”的占比為96%,說明我們于氏對自己家族文化高度認同和自信,有了一個穩定的繼續發揚和傳承的基礎。 7、對家族文化作用的看法 認為是“茶余飯后談資”的僅僅占比4%,這和第六條的問卷結果高度吻合,對于繼續發揚和傳承于氏家族的優秀文化具備群眾基礎。 8、關于是否愿意參與整理和修繕家族文化 “樂于效勞”的占比為97%,沒有興趣不參與的為零,說明了目前大家對整理和修繕家族文化的態度幾乎是一邊倒的支持。 9、關于是否愿意分享家族文化的態度 “非常樂意”和“隨緣”的合計占比為98-99%,說明了于氏家族目前對于家譜、家族文化的理解具有開放精神,對于文化的傳播和傳承具有積極的作用。 10、關于于姓的天空未來選題方向 對于我們給出的六個選題都各有支持,其中“家譜和世系介紹”、“尋根問祖信息”、“姓氏歷史傳說和考證”合計占比74%,“宗親活動參與”占比22%,其余兩項占比4-6%。說明了目前大家對本姓氏文化知識的需求方向,我們會認真努力做好選題和整理,力爭為大家服務好。 (整理分析:于君才)
|